孩子犯错,确实需要批评教育。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孩子都需要同意适合的批评教育,才能变得愈加出色。
能被老师批评,是做学生的幸福前阵子,上三年级的小侄女下课之后携带一股怨气回到家里。
她把自己关在房门里,不愿出来吃饭,嫂子回来后,进来房间问她什么问题。
她才委屈地抱着嫂子说,“母亲,数学老师今天批评我了”,说完居然哭了起来。
嫂子一边安慰侄女,一边轻声问道,“那老师为何会批评你呢?”
侄女吞吞吐吐地说,“是由于我上课走神,有时玩我们的头发,有时看窗外,老师看到了就当场批评了我,我感觉好丢脸哦。”
嫂子听完接着轻声问侄女,“那你了解错了吗?”
侄女点了点头说,“我了解错了,我就是感觉太丢脸了,同学们都笑我。”
嫂子立刻教育侄女,“孩子,能被老师批评,是做学生的一种幸福,老师关心你才会批评你啊,假如他不想管你,也可以视若无睹,叫你继续走神,他继续上课。”
其实在日常,不少父母也会遇见类似的状况,孩子从学校回来就习惯性地向爸爸妈妈告状:
母亲,今天老师批评我了,还罚我站着听课;
父亲,老师今天罚我抄写课文,还让我背出来才能回家;
奶奶,我今天被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
……
不少父母一听到孩子被老师批评了,被老师惩罚了,心里就急了起来,甚至害怕孩子遭到欺负了。
其实,在这时父母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为何被批评了,被惩罚了。
或许是他没交作业、上课不专心、与同学打闹、顶撞老师呢?
每一位老师都会把学生当成我们的孩子一样看待,孩子犯了错误误了,老师才会批评,不犯了错误误哪个会无缘无故地批评孩子呢?
作为父母,看到老师花时间、费精力,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的孩子,其实更要心怀感激。
父母,请告诉孩子,能被老师批评也是一种幸福。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的教育,势必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势必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有表彰,有批评,严慈同体的老师,才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假如老师不喜欢你,根本无需批评你,甚至完全可以对你置之不理。
近期《老师好》这部电影大火,在电影里,于谦一反平常捧哏逗趣的形象,化身为不苟言笑的严厉班主任,苗老师。
高中开学的第一天,他便给全班人来了个下马威:
敢擦口红?直接给你抹个干净!
敢学吸烟?通通给我罚站去!
敢烫发?明天上课前给我烫直喽!
但苗老师这般雷厉风行的作风,非常显然让同学们反感了,他们甚至公然跟他对着干,甚至把他的宝贝自行车给拆了。
然而,面对学生这样刁难,苗老师依旧尽心尽责做好老师该做的事情,以德服人,让同学们都对他服服帖帖的。
得知我们的学生为了帮他找回丢失的自行车致使没准时赶上晚自习也被他痛骂道:“你们的宝贵时间,如何可以用在这类破事上!”
比起我们的事情,苗老师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将来,所以才批评了他们。
在日常,大家何尝没遇见过如此严厉的老师,他们批评学生,并非针对他们,而是感觉这类学生不该如此。
每一句批评声中,包括着老师的期望,期望高了自然需要严格,如此才会促进孩子成长。
《小王子》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是:“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他们原本可以不那样做的。”
其实,那些对你严厉的老师,其实他们不必跟学生动气,他们完全可以让这类学生继续放任自己。
可是身为老师,他们的良心告诉他们不可以如此做,所以才选择了一条鞠躬尽瘁的泥泞的道路。
孩子,请尊重那个对你严厉的老师,请勿由于一句批评的话就否定老师,善待老师,其实就是善待你一个人。


其实绝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大多都是出于善意的,大多数的老师都是为了孩子未来的进步才会批评他们。
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进孩子进步的一种方法。
孩子,面对老师的批评,你先不要满腹牢骚,你必须要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并且从心底同意批评。
孩子,假如你实在感觉委屈,那你可以跟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说源于己的心里话,相信他们也能理解你,给你帮助。
孩子,我期望你能掌握换位考虑。
老师天天要管那样多班级的学生,假如每一个学生都调皮捣蛋,每一个学生都跟老师对着干,那样老师要如何拓展教育工作呢?
孩子,期望你能慢慢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看待我们的问题,不要随便产生负面情绪,不要总想着老师针对你。
孩子,同意“批评”这条弯路你必须要走。
虽然批评,会叫你感到伤心甚至羞愧,但它会叫你掌握自我检讨、是非分明,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我期望你能了解当老师批评你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讨厌你,恰好是他对你寄有期望。
老师批评你,是期望你会改正错误,期望你将来变得更好!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期望你能做到:
第一,检讨自己,维持谦卑的态度,勇敢大方地承认错误,并感谢老师的指正;
第二,不要顶撞老师,不要逃避问题,更不可以推诿抵赖,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第三,改过自新,在以后做出成绩和改变,让老师看到你的成长和变化;
第四,多与老师交流,做事勤快积极,假如有误会,可以委婉告知老师;
孩子,那个管你最严的那个老师,其实爱你最深,没一位老师会随便舍弃我们的学生。